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我国教师积极性的特殊属性及其相关因素,并探寻科学的对策,是学校管理的客观需要。
(一)教师的积极性并不是单纯通过物质刺激所激发出的具有雇佣性质的简单劳动动机,而是经过升华的高层次动机。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的标志,通俗地说,就是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从“为金钱干”变成“为事业干”,这是教师劳动动力系统中质的飞跃,它冲破了患得患失的个人狭窄天地,劳动动力进入到“有所作为”的“人生最高境界”。
(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从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等方面入手,研究影响教师积极性的相关因素。
简单地说,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1.基本因素。在教学管理中,可以发现有的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其积极性则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时高时低,有的教师积极性始终却不那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这与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基本因素有关。所谓基本因素,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等,它具体反映在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看法、对教书育人的态度、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感情、对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及其实际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
2.实际因素。它是指现实生活所给予教师思想活动的各种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如,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重视,民主的领导作风、公正的评价、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因素与教师的工作心理意向契合,就有助于积极性的形成、保持和发展;反之,就会影响和削弱教师的积极性。
3.偶发因素。它是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些令人愉快和烦恼的事情。这些因素对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能产生暂时的影响。如意外的收获和事故,幸运或不幸的事件,都影响教师的工作心理状态,提高或降低其工作“士气”。在影响教师积极性的三类因素中,基本因素是最持久、最有力、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但作为一个学校领导,绝不能忽视实际因素和偶发因素对教师产生的短时间的决定性影响。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我们调查研究,以下几种不良现象尤为突出。
1.思想工作淡化。不少教师在当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频繁更迭的多种观念和意识的撞击,崇尚党的教育事业的价值观出现了移位。对于这种状况,学校领导需要加强思想工作,因势利导,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点燃其爱教乐教的热情。然而,不少学校却忽视了这一项工作,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思想教育脱离实际,从而恶性的基本因素逐渐形成,以致严重地影响到教师积极性。
2.动力运作不当。动力是指推动一个人或一个系统去实现目标的力量。在现代管理中有三类基本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但是,不少学校只注重了物质动力的运用,即通过发放奖金等鼓励措施和某些惩罚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忽视了通过思想工作和传递外部的信息来激发教师积极工作的热情。
3.过程管理简化。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不少学校领导开始注重目标管理的运用。客观上讲,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目标确立后,需要用一整套管理控制的方法去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实现目标,这是管理科学客观要求的。然而,不少学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强调教师自主地发挥能动作用,而忽视了过程管理中的排忧解难和激发鼓动。这种简单化过程管理的目标管理,容易造成教师积极性“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4.行为归因固化。归因就是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说明的过程。一种是外因素,即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他人作用、某种偶然性等。再一种是内归因,即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自身的因素,如态度、能力或努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成功进行内归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对失败进行内归因,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把成功进行外归因,会使人产生气愤和不满,对失败进行外归因,会使人产生惊奇和敌意。然而,当前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习惯于外归因,对教师的工作失误则侧重于内归内,这种做法,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严重抑制了教师积极性的正常发挥。
(四)究竟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
笔者认为:
1.加强思想工作。学校领导要善于了解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教师能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以强化他们热衷于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的心理倾向,促成他们将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寄托在培育“四有”新人这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之上,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育人积极性。
2.优化教师管理。学校领导为了做好管理工作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分析教师的特点,并做到: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为教师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信任教师,真正做到依靠教师办学;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切忌公开批评指责;综合运用物质、精神、信息三种动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领导自身影响力。作为学校领导只有注重自身影响力的提高,才能达到潜移默化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校领导要从管理能力、自身素质、领导作风等方面优化自身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要求学校领导群体要成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民主协商、班子内人人有事管、学校内事事有人管的有效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