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使课有活力,就要持续不断地给学生新鲜感。方式翻新,方法创新,都能不同程度地给学生新鲜感,使学习的过程打动人心;而内容设计富有思考性,更能促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沉浸在探索新知、追求能力及品位新提升的乐趣中。
[关键词]:翻新 创新 思维 生活 活力
进入初三下学期,新课很快结束,英语课进入全面复习阶段。面临中考压力和庞杂、繁重的复习任务,此时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身心疲惫,而复习课与新授课内容相比,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新鲜感,如果教师不注意采取措施,让学生摆脱沉闷、压抑的学习氛围,有的同学往往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潜心钻研,广泛调研,及时征询学生,沟通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英语复习课尽可能保持活力。
如何让英语复习课充满活力呢?
本人通过学习借鉴他人文章并结合反思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英语复习课堂充满活力。
注意课与课之间方式上的翻新
过去,我常常抱怨学生没规矩,知道上课时间到了、看到老师来了还不愿静下来准备上课,可转念一想:有的学生固然不好,需要教育、管理和约束,而我这个为师者自身是不是也有原因呢?
做得对不等于做得好。不顾学生的需要与感受,孤立地准备一节又一节的“好”课,只考虑自己如何抓紧时间完成一个又一个复习、训练任务,天天老面孔、老服装、老腔调、老花样,当然令有些学生不愿上课而宁愿抓紧时间与同学再打闹一下、再说上一句闲话。我想到,每日艳阳高照也未必总令人开心,再美的歌曲也不能老听,再香的菜肴总会吃厌,再好的地方也不能老呆在其中不出去逛逛。人人需要得到及时调节。同样的道理,再好的课堂模式也要准备有多种变换方式以供交替使用。比如导入环节,假如前一次课是以严肃性、科学性较强的疑问激趣法导入的,这一次课就可考虑换用融知识与活动为一体的游戏、比赛法导入;昨天用的是有声语言引人入胜地导入,今天就可尝试以无声的板书呈现错句、错题吸引学生眼球;大部分时候用生动直观、容量较大的课件导入,偶尔也别忘了用用传统的朗读、背诵、默写检查法开始……注意到形式,尽管有时只是来得及讲究一下方式上的翻新,我感觉复习效果也会大有改观。
方法创新
初中六册书全部教完后,没有了真正新鲜的教学内容,平时学习本来就已经很不错的学生容易因此不知不觉地厌烦老师对知识的重复再现,老师如果不能察觉并关注这部分水平较高学生的期望与需求,他们也会一反常态、出乎意料地出点“乱子”。我的对策是:采用宝鸡市姜谭联中张凤琴老师的做法
1、“我来做老师”。请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复习基本短语、基本句型,讲评试卷等。课上在基础较好的那部分同学中随机抽学生到前面做“老师”。 目的是复习基本短语、基本题型。学生准备得认真,有的也称的上作风严谨,应该说效果不错。
2、“两两单挑”。目的是复习错题,避免再犯同样的错。人都有竞争的意识,让学生互出错题,同桌“PK”,紧张、刺激。
3、“故事接龙”。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综合提升能力。将复习的重点短语和句型以听写方式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按座位顺序一人一句口头编故事并尽量用上所复习的知识点。看谁反应快,句子准确而且有趣。实践证明,学生非常感兴趣,不善于开口的学生也不得不讲英语了,复习过程扣人心弦,效果明显。
三、保证教学内容富含思考性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仅停留在注重教学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追求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学生并不对英语学习产生真正的热爱,往往会一味地跟着老师看热闹,好多人还是不会自己学习,永远依赖于教师这一拐杖。苏霍姆林斯曾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目的也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现代教学的特点,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使教学内容富有思考性,更能促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沉浸在探索新知、追求能力及品位新提升的乐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