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全面启用和新一轮的教改实验无疑将为沉闷的课堂带来缕缕清爽,可众多的同事们又发现自己在演绎着“叶公好龙”的故事,因为新课改是一场深深的教育革命,它千头万绪还因为“万事开头难”。
经过琢磨,我粗浅的认为:在普通中学,特别是农村初中,把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加强作为课改的切入点,充分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引入探究机制,可能是一条妥切的路子。就此谈几点想法。
一、教师须重新审视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树立正确的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
新课改要求教师真正走出应试教学的阴影,彻底转变观念,自觉探索开发、引导、管理和评价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激发学生兴趣,处理好“教”与“学”、“验证性”与“探索性”、“课内”与“课外”、“演示”与“分组”等各类实验之间的关系,把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作为长远目标,教改之路必将前程似锦。
二、精心调动和呵护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动手做实验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往往在观察演示实验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分组实验时总是激动不已,大喊大叫,有的甚至偷偷往外带化学药品,希望享有更多的实验条件。此时教师都要用同情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去引导他们,在一定情况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用品,交给一些适当的实验任务。即使学生有过失,也忌讳给学生的实验动机泼冷水,因为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性作载体。
三、做好启蒙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1、在开学初,集中做好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基本单元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操作简单实验、分析推理物质性质的基础知识,能作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2、规范、样板性的做好演示实验。演示时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有的可让学生在阅读和观察之后上台来重演,其他学生逐项评判,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逐步向会学过渡。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步启迪。实际上新教材已经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所以适当补充演示实验,增加探究式的演示实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肃的求实精神去感染,熏陶学生,都是课改的任务和教师的根本职责。
|